找到相关内容43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也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能够不断地得到解放,而我国古代哲学命题和哲学思维方法也能岁岁而常新?为什么我国封建鼎盛时期的整体实力和同时代其它国家相比会那么雄厚,而佛教的养生之术和它那独具韵味的音乐能熠熠而生辉?为什么佛教典故会成为...没有权利、没有资格来代表和尚。   中国佛教数千年的发展告诉我们,作为佛陀灭度之后的弟子,不论其是否修行、如何修行,都得举行晨钟暮鼓之类的活动。这不仅是因为这样的活动是古时候所传下来的,更是因为它是...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1878565.html
  • 名人话佛教

    应该向六祖学习。”在有关毛泽东读书的记载中,他常常把《金刚经》、《六祖坛经》、老子的《道德经》放在手头,作为他常常翻阅的读本。他的许多讲话和文章常应用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成语、典故,因而使之文彩斐然。如...三宝殿”等等,均是引自佛经和佛教典故。可见毛泽东研究佛教经典达到一定深度。应用起来是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上述伟人、名人、学者对佛教的关注、认同、评论,对于我们了解佛陀的生平与贡献,佛教的基本...

    杨在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41983477.html
  • 论王安石与佛教

    佛教典故或名词的作品,而是指整首皆意在阐明佛理的那一类诗歌。它们在王安石诗歌创作中所占比重并不大,特征却分外明显,与佛教关系也最为密切。假如要分析新学的佛化对王安石诗歌创作的影响,那么佛理诗自然应成为首先解读的对象。其中既可见王氏的佛学思想,又包含了诗人独特的人生体验,而在同时代文人的诗词中,运用佛教典故词语的并不罕见,而纯粹阐述佛理的就不是太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安石的佛理诗也很值得重视,它们...

    方笑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143446.html
  • 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

    :浮杯,佛教典故。南朝宋一神异僧人,不修细行,神力卓越,浪迹江湖。尝浮木杯于水上,凭之渡河,无假风桌,轻疾如飞。因此,后人用“杯度”或“浮杯”、“乘杯”等来指僧人云游四方。全句意为:大师远涉关山,来传...作为建都选地的代称。全句意为:大师选择清净禅林作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即以佛门为依止。   【6】大照禅师:为昙贞法师殁后的谥号。   【7】年登救蚁:救蚁,典故出自《杂宝藏经》,说的是一位小沙弥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248411.html
  • 佛教与文学的邂逅──佛教文学之研究

    佛教更能走入贩夫走卒的世界和广土凡夫有更紧密的连系,彰显中国佛教入世的性格。  三、将经典原文,及佛教典故,直接嵌入小说文本中,形成情节进行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结构。   唐人张读所著的《宣室志》中,有...未来心不可得。”喝斥宗素向所求之心,与胡僧向所允诺之心,俱已过去不可得。然后突然间,胡僧化猿跃去,宗素惶骇而归。   在〈求心录〉中引用的佛教两个典故,及金刚经原文,皆非用以宣教,可有可无的文字。而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3148989.html
  • 成语“醍醐灌顶”源头考

    150年。  五、结语  不难理解李时珍[15]之所以在诗文中崇仰提倡“醍醐”,其实是为了借用影响力甚大的佛教典故“醍醐灌顶”,再次肯定以前医书的结论;他并非在提倡饮乳。因为事实上,我们黄种人几乎无人...“阿刺吉”与乳与乳制品也无关,但与“醍”却同源[2]。  二、关于“醍醐”  早在南北朝佛教初兴的早期,作为梵文manda的译名,就在部分经书里偶尔出现“醍醐”一词了;但开始得以在汉语社会广为流传,则...

    顾佳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1750752.html
  • 佛教类书《释氏六帖》考论

    一部佛学典故词典,它可供学者查阅佛教典实之用,因此即使今人在阅读涉及佛教典实的文献时,它仍然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笔者近来阅读任二北氏编纂的《敦煌歌辞总编》,现在就以此为例,谈谈《释氏六帖》在我们阅读涉佛...迁就荼毗,唯舌根不坏,益更鲜红。时众观之,叹希有事。”于此可证任氏校释贯休诗“舌相长似红莲色”为“相看长似红莲色”,乃是不明佛教典故而误。如果我们能利用《释氏六帖》,这些失误往往能够避免。  当然,《...

    钱汝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1361431.html
  •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由弘一大师修行实践得到的启示

    便悟自性真常,应是直下信入,未可错下承当。”   在著名的佛教《楞严经》中,佛陀针对其弟子阿难关键时刻心迷外境、险些被魔所获的问题,不失时机,开示法要,遂有一段七处征心、八辩问还的著名佛教典故行于世间...的一条重要法则。弘一大师1934年曾经在福建永春桃园殿作《佛教之简易修持法》的演讲,其中首要问题即讲“深信因果”。他说:   “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成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自种子...

    王维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8445992211.html
  • “蛇身”与“狐身”

      一提到中国少林寺的开山始祖“达摩祖师”,一般对佛教典故较不熟悉的读者,可能会想到:哇!少林武术中的易筋经、无相神功、无相截指、十八罗汉拳、少林龙爪手……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近十多年来,电影、...是当时印度香至国王的第三王子,后来追随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尊者”   修行四十年。当时印度佛教中,小乘佛教共分为六大宗派(即有相、无相、定慧、戒行、无得及寂静六宗),都对达摩大师的圆满证...

    佚名

    |正信|持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0754112101.html
  • 「蛇身」与「狐身」

    一提到中国少林寺的开山始祖「达摩祖师」,一般对佛教典故较不熟悉的读者,可能会想到:哇!少林武术中的易筋经、无相神功、无相截指、十八罗汉拳、少林龙爪手···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近十多年来,电影、武侠小说...印度香至国王的第三王子,后来追随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尊者」修行四十年。当时印度佛教中,小乘佛教共分为六大宗派(即有相、无相、定慧、戒行、无得及寂静六宗),都对达摩大师的圆满证量,心服口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0739659.html